就好像姑娘还是那个姑娘,只是化了点淡妆,结果往镜头里一放,一个是傻姑,一个是黄蓉。
现在不准备叫海川大曲了,他有点失落。
大家都交头接耳议论起来,其实仅仅换了一个字,意思也没换,但感觉变了。
“八三年,我记得当时利税突破百万元大关。”
尽管事先都知道了协议上有这么一说,现在从郝刚嘴里再听一遍,许多人仍是觉得太多了。
刘老头几乎是在海川酒厂干了一辈子,海川大曲就是在他的手中才创下的口碑,百万利税就有他不可忽视的功劳。
酒厂的效益滑坡,一方面是刘老头退休,另一方面是白酒的勾兑没那么简单,不是随便找个人照着配方就能勾兑出好酒的。
樊义山、老荣军包括波波夫等不同群体都给出了高分的评价,这让郝刚对海川醇的前途充满了信心。
“郝老板。”
钱耀文有点尴尬地低下头,他就是这么想的,反正他是没办法。
“我在市政府保证过了,每年上交利税三百万元,也就是说我们要打赢,至少要达到每年利税四百万规模。”
郝刚点了老刘的名,请你回来就是干这个的,给你那么多钱不是瞅着你长得好看。
士林集团无所谓,钱耀文原则上不参与经营管理,不会有业务上的实权的,至少暂时是。
“那叫什么?”说话的是刘老头,公司成立后,第一个聘请的外援就是他。
郝刚自问自答,他习惯这种说话方式。
接受的,在海川酒厂,钱耀文一直是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现的,有很好的群众基础,国资层面钱士元也对他比较放心。
刘老头退休前虽然带出了不少徒弟,可酒水的品质却难以达到刘老头的水平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能用来形容少数人的。
“所以,接下来我们要把酒的品质提升上来。刘师傅看你了啊。”
“名字是品牌的第一步,品牌不仅要有响亮的名字,更要有质量来支撑。”郝刚接下来的说法获得了所有人的赞同,质量是硬道理,这个大家都懂。
郝刚故意把有人在心里嘀咕的话说了出来。
钱耀文记得很清楚,毕竟那是海川酒厂少有的辉煌。
郝刚冲外面点点头,不一会走进来几个人。
“我一个人也没法子撑起这么大的摊子啊。”刘老头觉得担子有点压人,太重了。
郝刚口中经常会冒出新名词,好几个人面色尴尬地瞧瞧别人,什么叫公司品牌?
每一个新王朝的崛起都伴随着一个旧王朝的没落。
“这么多钱怎么挣啊!”
刘老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郝刚,公司公告里没郝刚的位置,也不能像原来那样称呼郝刚小兄弟,只能含混称呼老板,这是不知道怎么称呼时最简单的办法。
“我首先说一下公司的品牌。”
刘老头的水平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首肯,郝刚有心弄了那么多刘老头精心勾兑的酒就是用来测评的。
郝刚注意到了这些细节,接着解释道:“大家知道华夏有哪些好酒?茅台、郎酒、五粮液、剑南春等等,他们挣钱不?挣钱!那为什么挣钱?因为他们知名度高,只要是他们几家的酒,大家都争着要买。对,这就是品牌。”
这里面不仅有努力的原因,更多的是天赋所限。
“海川醇。”郝刚不在意刘老头的失落。
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确定自己的品牌,要想在华夏茫茫多地白酒丛林中脱颖而出,必须有响亮的品牌。我们不能再叫海川大曲了,这个名字烂了。”
郝刚指着几个人对刘师傅说:“你会喜欢的!”
刘老头不再多说,因为海川醇的叫法感觉确实比海川大曲高档了许多,但老头也不以为意,要是换个名字就能让酒厂起死回生,祝同盛早把算命先生当祖宗供着了。
“我给你找了帮手的,都是奇人啊!”